4月9日,又一所知名高校发生“学生联名举报导师”事件。据多家媒体报道,一份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的举报材料显示: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15名学生共同举报该院副教授郑某,称郑某情绪不稳定、经常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与毕业威胁,同时差遣学生做许多与科研无关的杂务琐事,如替其开车接送朋友家人、为其女儿做作业甚至协助作弊等等。此外,材料还表示:郑某所指导的学生普遍面临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且全年无休的情况,目前已有多名学生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消息一出,迅速在网上引发大量争议。

  4月10日,北京邮电大学工作人员回应称:学校已于4月9日当晚组成调查组,学校对师德师风非常重视,一旦发现情况属实,会对涉事老师进行严肃处理。

  郑某究竟是否存在背离师德、违反教师职业规定的行为,目前仍需校方进一步查证。不过,从参与联名举报的学生人数上看,其学生对她无疑处于一种“离心离德”的状态。一名导师能让这么多名学生如此不满,不论违规与否,其在为人处世上恐怕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在长达23页的举报材料中,许多内容附带了聊天记录、录音等相关证据,还有北京安定医院为学生开具的心理问题诊断证明。此事虽然结局未定,但这种恶化的导生关系,对更多为人师者都构成了警醒。只有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个体,才能建立起健康的导生关系,收获学生的信赖。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中导师与学生的关系,逐渐成为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话题。如何避免导生关系“异化”,为研究生提供良好成长环境,使高等教育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作用,不仅与年轻学子息息相关,也关系到我们社会的未来。

  正如有高校学者在接受采访时所言:理想中的导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互相成就的协作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双方的共同目标是把学术事业做好,这样一来,导师能做出成果,学生也能成长进步、得到能力与学历。

  对导师而言,如何与学生在学术上协作,可能是一件因人而异的事,但有些底线是共通的,其中之一,就是不能利用自己的地位优势,强行把学生裹挟到与学术研究无关的事情中。

  在学术领域,导师是研究生的“主管”,有权指导学生。这种权力,让一些学生习惯性地称导师为“老板”。但是,学生可以这么叫,教师却必须有清醒的自觉,意识到这份权力有着严格的边界,自己并不是真正的“老板”。如果一名教师沉浸在拥有权力的快感之中,肆意用权,对学生呼来喝去,必然令学生感到不满。毕竟,年轻人来到高等学府,是来学习知识、探索未知的,而不是来打工的,更不是来给导师打杂、鞍前马后当“帮佣”的。

  在某些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中,导师和学生的交流,偶尔也会超出纯粹的学术领域。比如,有的导师会和学生以朋友的方式相处,关心学生的生活处境。也有一些学生会主动帮导师分担工作压力,给导师更多时间指导学生。但是,这些交流都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学生主动自愿。

  在这类问题上,师生双方的意愿都应该被尊重,导师决不能“我要我觉得”。与此同时,高校在处理学生举报时,也要注意导师是否存在以权压人,使学生“被自愿”的情况,防止学生吃哑巴亏。

  如今,北京邮电大学已经回应此事。下一步,校方还需依照举报内容一一查证,认真核实学生反映的问题,切实做到不枉不纵。对此,我们不妨拭目以待,看看涉事教师最终会受到怎样的处理。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华夏网

  “绿色华夏网”是以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文明进程为导向,以传播国内外绿色经济,绿色环保,绿色能源,绿色旅游,绿色文化,绿色健康,绿色发展领域最新动态信息为己任的综合门户网站。为了绿色华夏网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