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了两张清单,一张叫首违不罚清单,一张叫轻微违法不罚清单。名字听起来挺拗口,但也不难懂。简单来说,以后那些小摊小贩、小餐馆,要是第一次犯点小错,比如卖的东西标签不规范或者超范围经营,只要危害不大就可以免予处罚。对小餐馆、菜市场的小商贩乃至全国上亿户经营主体来说,这是个好消息。

  要读懂这两张清单,得结合近几年市场监管领域的热搜。比如,2022年安徽好几家餐馆因为卖拍黄瓜被罚5000元,理由是“未经许可经营冷食类食品”。这事一出来,网友们都快炸锅了:“拍黄瓜也算冷食?那我家的厨房是不是也得办个证?”

  虽然从法律上讲,餐馆超范围经营确实违规,但罚5000元是不是有点狠?这种“小案重罚”的执法行为,虽然合法合规,却让老百姓感到莫名其妙,也让小摊贩们叫苦连天。

  严是必要的。为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安全,我国对食品安全一直执行“四个最严”要求,也就是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和最严肃的问责。比如,卖过期食品,食品安全法起步就罚5万元;食品标签不规范,起步罚5000元。这些条款写进法律时,大家拍手叫好,但真执行起来,小摊贩们就头疼了,有时候还成了职业打假人的赚钱工具。小摊贩们起早贪黑,赚点辛苦钱,很多时候,他们不是故意犯法,就是不懂或者疏忽了。可卖盘拍黄瓜就被罚5000元,这事搁谁身上都觉得冤。

  好在政策一直在调整。市场监管总局出台《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明确拍黄瓜、泡茶这些简单的食品制售行为,可以适当简化审查内容。现在这两张清单在总结各地执法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12种可以免予处罚的情况,还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补充。这就意味着,以后像“卖5斤农残超标芹菜被罚66000元”“无证卖拍黄瓜被罚5000元”这种事大概率不会再发生。

  对小摊贩来说,免予处罚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警告:法律的宽容是有条件的,责任永远不会缺席。比如,一家小餐馆第一次违规可以免罚,但如果屡教不改,执法部门照样会依法严惩。这种宽严相济的方式,既给了商家改过的机会,也让他们明白:守规矩,才能干长久。

  两张清单释放的积极信号,回应了公众对“小错重罚”的担忧,让老百姓看到了执法的温度。当然,更重要的是,清单在传递暖意的同时,也注重维护消费者权益。比如,清单强调“事后追责”和“召回义务”。如果商家卖的东西有问题,即使免予处罚也得主动召回问题产品,该销毁的销毁,该赔偿的赔偿。遇事有人管,处处有着落,才是老百姓想要的消费环境。

  两张清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市场监管执法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这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监管不是冰冷的铁板,而是有温度的护栏。其既能守护消费者,也能呵护小摊贩。包容是温暖,绝不是不管;免罚不代表免责,责任不能丢。未来,期待看到更多这样有温度的执法实践。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华夏网

  “绿色华夏网”是以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文明进程为导向,以传播国内外绿色经济,绿色环保,绿色能源,绿色旅游,绿色文化,绿色健康,绿色发展领域最新动态信息为己任的综合门户网站。为了绿色华夏网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