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通通。”时隔一年,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再次亮相中关村论坛年会,并演示了多项更为复杂的任务。

  在今天举行的2025中关村论坛通用人工智能论坛上,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通研院”)院长,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学院院长朱松纯介绍了“通通”的研发进展。

  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通通”首次亮相,并现场通过了涵盖视觉、语言、认知、行动、学习和价值6个维度的多项测试,与3-4岁的人类儿童能力相当。而今天的“通通”2.0版本,已经可以完成认知心理学定义的多项5-6岁儿童应掌握的经典任务。

  在演示画面中,“通通”有了朋友“乐乐”和弟弟“天天”。在幼儿园场景中,“乐乐”在无聊的状态下主动拿起玩具玩耍,而饥饿的“通通”打开冰箱找食物。当“通通”回到家中,希望弟弟“天天”帮忙收拾房间时,“天天”表现出了“假装很累”的状态:“太累了,收拾房间好麻烦。”而“通通”不断劝说弟弟,最终弟弟同意一起收拾房间。

  通研院研究员陈浩解释,“通通”2.0版本已具有自身价值观、世界观,能在理解对话目标意图的基础上,遵循自身价值和人格,利用对话策略来引导对话的走向,从而达到目的。“通通”2.0版本已在价值调控对话生成、消除模型幻觉、保持对话前后连贯性及“言行一致”等方面取得突破。

  “如果一个智能体不会撒谎、假装,很难说它具备了人的智能。”陈浩说,这可以从正面角度来理解:智能体作出类似撒谎、假装等行为,是由于其达到了一定智能水平而出现这样的能力。目前,研究人员在操作页面中可以实时查看智能体的“内心独白”,从而了解智能体是基于什么样的因素触发了行为。

  下一步,研究人员还将逐步增强智能体行为探索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陈浩补充说,今年年底,“通通”有望达到6岁儿童的水平。

  今天的论坛上,通研院联合乐聚、宇树等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共同发起成立“通智大脑联盟”。这一联盟将建设机器人数据采集工厂,并将企业研发中积累的建设经验、机器人集群运维经验及管理平台等相关技术整合为技术服务,提供给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

  通用智能人的突破不止于此。论坛发布三维场景重建与具身智能数据构建平台“通通到我家”。通过该平台,现实世界可以“搬”进电脑,而智能体也可以“走”进千家万户。该平台可对任意图片或视频进行三维重建,形成百万级语义数据集,为机器人、数字人、智能人在虚拟场景中进行学习、社交、训练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多智能体实验室负责人陈烁还介绍了社会级智能体,该智能体让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从单体智能向群体智能迈进。陈烁说,社会级智能体主要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层级主体进行建模,从而实现对社会复杂关系网络的精准分析与协同处理,未来将赋能城市管理、公共资源调配、应急响应等社会治理场景。

  本报北京3月29日电

  2025年03月30日 02版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华夏网

  “绿色华夏网”是以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文明进程为导向,以传播国内外绿色经济,绿色环保,绿色能源,绿色旅游,绿色文化,绿色健康,绿色发展领域最新动态信息为己任的综合门户网站。为了绿色华夏网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