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短剧市场的规范和管理,打击诱导消费、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短剧平台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优化付费模式,如设置消费限制和自动扣费提醒功能等,避免让老年人掉入消费陷阱。
近段时间,短剧市场大热,有作品连续多日占据短视频平台热度榜首,部分老年观众沉迷其中,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以林涵85岁的外婆和方灿65岁的父亲为例,他们为了观看短剧充值数千元甚至数万元,子女们试图退款无果,只能采取诸如青少年模式等限制措施。(据10月21日《法治日报》报道)
短剧的兴起无疑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娱乐选择。然而,在这股短剧热潮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正悄然发生:越来越多的银发群体被短剧所围猎,他们不仅在时间上沉迷其中,更在金钱上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短剧之所以能够“拿下”银发群体,原因在于其精准地把握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这些短剧往往以中老年人为主角,讲述他们的爱情故事、家庭纠葛或社会经历,剧情跌宕、情感丰富。通过大数据和算法,短剧平台能够精确地分析出每位用户的喜好和习惯,然后推送符合他们口味的视频。
然而,一些短剧平台利用老年人网络知识不健全、消费辨识能力弱的特点,通过复杂的充值规则和诱导性消费提示,使得老年人在观看短剧的过程中不断掏腰包:不少老年人使用手机不熟练,在受到“解锁一集只需0.9元”等宣传诱导后,很难注意到“默认下一集自动解锁”等选项,导致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扣费;声称VIP全平台畅游,却以小字号备注“特定剧集除外”;刚在此平台完成付费,便又被引流到彼平台上……“割韭菜”套路层出不穷。还有部分短剧制作方为了吸引眼球、赚取流量,不惜突破底线,以荒诞不经的剧情和离谱的人物设定来吸引观众,一些不良短剧还可能传播虚假信息,影响老年人的价值观。
防止短剧精准围猎老年人办法不少,尤其集中于以下方面。首先,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短剧市场的规范和管理,打击诱导消费、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切实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其次,短剧平台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优化付费模式,如设置消费限制和自动扣费提醒功能等,避免让老年人掉入消费陷阱;同时,社会舆论也应该更多关注监督引导老年文娱市场,推出更多适合老年人观看的优质短剧,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除此之外,社会和家庭也应给予老年人更多关爱和陪伴。子女可以定期与老年人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网络生活状况,帮助他们提高网络消费辨识能力。社区和老年服务机构也可以组织相关网络教育活动,引导老年人健康、理性地观看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