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希望早点见证搬新居。”近日,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路68号院2号楼309室住户孙玉华暂时搬离住了近30年的筒子楼,等待着“蜗居”变新居,旧址建新宅。

  这座已有46年历史的筒子楼是丰台区首个老楼拆除重建的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为原址拆除重建。截至11月13日,该项目居民征询率、参与率、签约率均达到100%,90户居民中有81户全部缴纳新房首付款,其余住户也已进入付款流程。

  对于居民而言,这栋筒子楼不仅记录了老革制品厂工人的酸甜苦辣,也将为丰台区的城市更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案例。

  孙玉华清楚地记得,1995年年底住进2号楼时,整个房间的面积只有15.7平方米,每层设置公共卫生间。屋里要“塞”下一家四口人,而屋外的走廊上还摆放着各家燃气灶具,“你挤我,我挤你,做饭的时候谁家吃的什么全都知道”。

  丰台区西罗园街道花椒树社区书记周琳琳介绍,2号楼原为1977年建设的丰台区西罗园街道革制品厂居民区,建设时为4层框架轻板简易楼,建筑面积1921平方米,以单身宿舍和教室的形式接纳工人居住、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单身宿舍变成了小家庭,房间原有的功能难以满足更新的居住需求。

  老楼重建前,社区和物业的维护工作仅停留在“治标”上,包括重新粉刷、电线入槽、安装楼道喷淋系统、加强人员夜查等。

  “从社区层面来说,最担心的就是老楼安全隐患。”周琳琳说,居民搬离前,社区给每层楼配备了10个以上的灭火器,给每户居民发放防火毯。

  记者走访马家堡路68号院后了解到,2号楼原先住着73户居民,而楼外围了一圈平房,居住了17户居民。平房与楼房的间距宽窄不一,宽处可进三轮车,窄处仅能容一人通过。

  2020年7月1日,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联合市规划自然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危旧楼房改建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意味着,给老楼“治本”的时候到了。

  根据《意见》,改建项目在确定实施主体、居民改建意愿摸底调查、改建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拟定、改建协议内容等工作中都要充分征求居民意见。此外,《意见》还明确了改建资金由政府、产权单位、居民、社会机构等多主体筹集,可通过政府专项资金补助、产权单位出资、居民出资、公有住房出售归集资金、经营性配套设施出租出售等多种方式解决。

  根据测算,新楼总造价约为4000万元,市、区两级财政补贴一部分,新楼地下一层由产权单位出资,其余全部由居民自筹。新房首付款为23万元,11月6日启动首付款收款工作。

  为保障改建工作顺利进行,丰台城市更新集团与西罗园街道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成立了改建工作专班,科学组织工作开展,形成了标准化解疑释惑、模拟化讲解各类方案、数字化计算出资构成的新模式。

  丰台城市更新集团有限公司副经理杨晨辉告诉记者,此次改造将把2号楼原有的73户房间和楼外17户平房纳入整体规划中,以原址建新楼的模式完成改造。

  杨晨辉介绍,项目改造后将从4层扩建至地上6层,增加电梯、无障碍通道等,适当增加室内使用面积,室内布置厨房、卫生间,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同时扩建地下空间,地下一层将增加商服空间,满足居民日常购物需求,切实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解决老楼安全隐患问题。

  用丰台区房管局老旧小区办负责人王成钢的话说,此次更新项目的模式为“居民主导,政府补贴,企业搭台”。《意见》出台后,项目专班先后5次到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等地“取经”,结合各区经验与2号楼实际情况制定改造方案。

  在这样的模式中,“居民主导”给项目推进帮了大忙。周琳琳说,2号楼所在的花椒树社区之前就成立了“故事会”,居民在闲暇之余会聚在一起聊天、谈心。此次危旧楼改造,“故事会”中的骨干居民主动当起了协调员,帮居民们汇总需求,也帮项目专班解释政策。

  为了让居民了解改造进展,项目专班邀请2号楼住户中对建筑领域较了解的居民作为代表参与全程监督。此外,还建立了项目专账供居民随时查询。

  据介绍,考虑到供暖季居民取暖做饭可能产生的消防隐患,经过商量后,居民们已经在供暖季前全部搬离原址。目前,正在逐步进行市政电表销户、管线拆除等收尾工作,项目计划于2024年开工建设。

  看着“蜗居”即将焕然一新,孙玉华希望,有独立卫生间、有电梯的新楼尽快落成,“回来还和大家做邻居”。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华夏网

  “绿色华夏网”是以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文明进程为导向,以传播国内外绿色经济,绿色环保,绿色能源,绿色旅游,绿色文化,绿色健康,绿色发展领域最新动态信息为己任的综合门户网站。为了绿色华夏网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