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龙江,绿野遍地,风光涟漪,勃勃生机,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清香。仰望万亩稻田上空,一架架载有水稻潜叶蝇防治药剂的无人机,按照设定好的航线规划,精准飞防,无缝覆盖,大大提高了植保质量和效果,促使夏管工作更加科学化、精准化、生态化。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已逐渐融入农业机械化进程之中,“大农机”正在为“大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如今的“金戈铁马”,从昔日的“人畜劳作”到现在的“无人农场”,从以往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变为当下的“面朝屏幕背靠数据”,农机装备已成为科技追捧的时代宠儿。
“大农机”已经成为“大农业”的主力军。“大农机”的“大”并不是指机械本身之大,而是指农机的种类多、动力强、科技含量足、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大等。农机进步的一小步,往往是农业发展的一大步。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配套推广先进适用科技和高端农机装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机装备的研制与推广,连续多年将加强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截至2023年年末,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超过10.78亿千瓦,农机装备总量接近2亿台(套),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3%,装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农机装备达180万台(套),助力粮食总产量再上新台阶,达到13908.2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单产每亩389.7公斤,比上年增长0.8%。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1.3%。
领跑在科技前沿的农机装备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并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农机装备革新、升级与推广应用的过程,就是新质生产力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农机装备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以打药为例,采用无人机植保1人1.5小时可完成300亩水稻田的农药喷洒,同等地数采取人工打药至少需要4人7天才可完成,不仅耗费体力,还拉长了田间管理战线。农机装备本质上就是先进的劳动资料,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据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胜利农场负责人介绍,一台国产新款拖拉机作业效率较普通机型提高20%,综合燃油消耗低10%,性能比肩国外进口,价格还占据优势。智能农机装备的加速推广不仅解放了人的双手,还保护了黑土地,提高了农业生态效率。根据监测数据显示,实施保护性耕作可增加土壤蓄水量近20%,减少农田扬尘、水蚀、风蚀分别达35%、60%、80%左右,连续5年后,表层2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提高约10%。
“大农机”助力“大农业”,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我国部分区域、品种和环节不同程度存在“无机可用”“无好机用”“有机难用”“机未用好”现象,不管是破解“谁来种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永恒问题,还是回答“怎么种地”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时代命题,农业发展都离不开农机装备数字化、智慧化的强大支撑。未来,我国现代化大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提质增效仍需进一步强化大农机的大科技功能,以服务乡村振兴、满足亿万农民对生产效率提升的需要为目标,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和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基本建设相适应为路径,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为动力,加快补齐机具技术供给、农艺农田配套、管理政策创新等方面的短板,构建更适宜的应用场景,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绘出农机装备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蓝图”。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强音已然落地有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质生产力正在催生新型生产关系,数字化大农机、智能化大装备正在为现代化大农业注入强劲动能,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的发展蹄疾步稳,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繁荣景象遍布祖国大地,农机领域的科技革命必将以全新的态势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新格局的形成。
作者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长、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16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