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内穿短袖更暖和?

专家表示短袖无法提供足够的隔热保护

  今年春节期间,我国出现大范围雨雪和大风降温天气,多地显著降温。

  最近,“羽绒服内穿短袖更暖和”的说法在网上盛传。部分网友提出,自己曾这样穿过,确实觉得暖和;但也有人认为,这违反常识。

  那么,这一说法是否科学?如何穿衣保暖又方便?围绕上述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羽绒服内穿短袖更暖和几乎是不可能的。”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教授卢业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人体是持续产生热量的热源,正常体温在36摄氏度至37摄氏度之间。如果羽绒服里只穿短袖,在寒冷环境下,皮肤与外界冷空气的温差较大,热传递的驱动力更强。由于短袖无法提供足够的隔热保护,热量会更快地从皮肤表面传导至外界,导致身体热量散失加快,人会感觉更冷。

  羽绒服与保温杯的保暖原理类似。保温杯依靠真空隔热层减少热量流失,羽绒服则通过绒朵与绒朵间的静止空气层实现保温。

  “在羽绒服里穿短袖,就缺少了中间隔热层。常见的充当中间隔热层的衣服有保暖内衣等。它们能够在人体皮肤与羽绒服之间形成额外的保暖屏障,减少热量散失。而短袖无法起到这样的隔热作用。”卢业虎说。

  除此之外,短袖服装无法像长袖服装那样与手腕紧密贴合,密封效果差。在活动过程中,外界冷空气更容易从袖口等部位进入羽绒服内部,与身体周围的暖空气进行交换,带走热量。

  不过,羽绒服里穿的衣服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在羽绒服里穿过多过厚的衣物,人体在活动时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会导致出汗。汗水蒸发会带走大量热,反而可能让人感觉更冷。”卢业虎说,最好采用“洋葱穿衣法”,即像洋葱一样层层叠加衣服。比如,在寒冷的早晨出门时,可以在羽绒服内穿两层衣服。随着中午气温升高或活动量增加,身体发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脱掉外层羽绒服或中层保暖衣。而当傍晚气温下降时,再把脱掉的衣服穿上,这样能让身体始终保持舒适和温暖。

  虽然不推荐普通公众羽绒服内穿轻薄的衣服抗寒,但有一类人却适合用这种穿法暖身,他们就是游泳运动员。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举办时,许多网友对于大夏天游泳运动员泳衣外穿羽绒服表示不解。

  “这么穿主要就是为了保暖。”卢业虎说,比赛前运动员要充分热身,使自己的肌肉不僵硬。

  相关专家认为,在以零点几秒决胜负的奥运赛场上,肌肉紧张对运动员来说可是个大问题。穿着羽绒服能让运动员在赛前保持体温,使肌肉、关节等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有助于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华夏网

  “绿色华夏网”是以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文明进程为导向,以传播国内外绿色经济,绿色环保,绿色能源,绿色旅游,绿色文化,绿色健康,绿色发展领域最新动态信息为己任的综合门户网站。为了绿色华夏网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